前述:
我们在乘胜的势头进入一个新市场或者一个国别市场的新区域开展工作的时候,认真学习这篇文章,学习对面对问题的统筹和处理问题的务实精神和研究问题的开放性思维方法,感受邓公处理问题的务实和求效。
这是邓小平在一九四八年八月二十四日写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综合报告的后一部分。一九四八年一月七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规定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自己动手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
正文:
(一九四八年八月二十四日)
根据一年新区工作的经验,提出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
第一,关于出动前的准备。应包括思想、组织、政策、军事和经济等等方面的准备。我们南进时就是缺乏准备,所以吃了很大的亏。在思想上,农民远离家乡,北方人到南方,都是极大的问题。而到新区(南方)后,又确实遇到许多困难,如吃大米,走山路,走小路,蚊虫多,水土不服,语言不通,打山地战等等,都会影响到干部战士的情绪。所以出征前要向干部战士说清楚,反复说明这是革命不革命的问题;划清思想界限,反能巩固士气和信心。十纵就因为作了深入的动员,南进后部队一直是巩固的,情绪一直是好的。在组织上,要有足够数目的干部随军行动,这些干部都须经过任务、政策和作风的训练。在军事上,要有适合于山地战的组织和装备以及山地战术的训练。
在经济上,要使部队进入新区后不致马上发生供给困难而破坏政策和纪律。而新区的各项主要政策,尤须在干部中施行教育。
第二,关于展开。进入新区之后,首先的任务是打胜仗,占地盘。两者分不开,但是有矛盾。要占地盘,不能不分散一部兵力乃至削弱一部主力,减少野战力量。但不占地盘就没有后方,就不能发展,就不能发动群众,就无法供应军需,就不能使敌分散,也就不好打仗,故分遣适当兵力,展开占地盘是非常重要的。中原曾不顾削弱主力兵团抽出很大兵力展开,建设军区、分区和县基干队,今天证明是成功的。对于展开,也应尽可能做到预有准备,大别山因无准备,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才展开完毕,江汉、桐柏两区吸取了大别山的经验,预先配好分区、地委、专署及县级党政军的一套机构和部队,故十天半月就大体完成了展开的任务。今后到新区,最好事先区分野战军和军区,每个军区为一单位,配齐军区、分区、县等三级党政军机构(包括部队),组成临时支队,一路展开,收效必快。而展开的部队除由野战军抽拨一部外,如有可能,最好能从老区抽调一批地方武装和民兵充任,以免过于削弱野战力量。
第三,关于作战。这要看当时当地的敌情而定,但对在新区作战的困难应有足够的估计。在进入初期,特别要掌握住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原则,我军主力不可轻率作战,因为如果受挫,极易陷于被动,小则大批减员,大则被迫离开。最好采取宽大机动,寻歼弱敌,既可因胜利而巩固信心,又可逐渐熟悉地形及其作战条件而使上下增加把握。一俟敌情地形熟悉,军区及地方工作铺开,伤兵有地方放,再进行一些较大规模的歼灭战,比较稳当。但这不是说在初期有把握的大歼灭战也不打,更不是说要采取避战的方针,如果这样也会把士气弄得很坏,当然是错误的。特别在困难时候,尤应鼓励部队坚决作战,把敌人气焰压下去,才能巩固自己的士气,大别山去年九月间就有这个经验。作战的另一重要问题是分遣与集中的运用问题。我们区分野战与军区两套的办法,以野战军集中打大仗,以军区部队分遣占地盘,消灭地方反动武装和打小仗,这就解决了一个主要的分遣与集中的问题。敌人对我,在我大军压境时,采取放弃一切次要城市据点,免被歼灭的办法,接着调集军队,其兵力大于我时,则实行围攻,无胜利把握时,则实行盯梢,使我无喘息余地。所以我野战军也要善于分遣、集结(在山地就食也有时不能不分遣),分遣以分散敌人,造成敌之弱点,而后适时集结歼其一部。其要点则在明了分遣是为的集中歼敌,故分遣时要计算到比较利于集中的条件。我们常常也可以主力监视敌人,而以一部出敌不意,寻求良好战机,如襄樊作战即其一例。军区部队的运用,也有分遣、集结问题。在展开时,我们多数地区是采取比较彻底的分散掩护地方工作的办法。而桐柏三分区则从两个团中分散小部掩护地方工作,集中一个多团积极歼击反动武装,结果胜利最多,士气民气最好,发展最大。这种方式比较妥善,即在初期应以集中力量消灭敌之军事力量为原则。到新区(山地)的装备特别是轻炮的预为准备和调剂,也属必要。
第四,关于供应。这是在新区首先接触的最大最重要的政策问题。在毫无工作基础的条件下供应大军,无论内战或抗战时期均无此种经验。在中原曾采用打土豪分浮财用粮食折菜金的办法,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混乱,证明不能再用。今后不打土豪,许多东西要拿钱买,例如没有布条打草鞋,没有废纸用作办公等等,开支势必浩大,如无妥善办法,不可避免地要形成混乱。必要的办法是:(1)带一部分现洋,以半年为期,每月以每人两元计算,可解决菜金、黄烟及草鞋。(2)准备一种军用流通券,随军发行,随军兑换。其缺点是币价无法固定,小商人吃亏,好处是可以应急,在困难时不致过于混乱。发行办法则应作精密研究,票纸印刷避免粗糙。(3)维持城市税收,照旧章程驻一天收一天税,同时适当地向商会筹款。(4)乡村派款。(5)粮食在不能实行合理负担以前采取征借办法,可以利用保甲征借。但保甲对我必取应付态度,故我应有比较健全的粮食机关随军工作。一俟局面打开,即应实行公粮制度。(6)缴获粮款全部归公,可以解决一些问题。(7)因此,随军的行政机构必须健全,可用战地行政委员会名称,全盘负责管理征借粮食,税收,筹款,接管城市,接收和处置缴获品,必要的没收,银行兑换所诸事宜,军队的供给部门亦归其管辖。战地行政委员会在纵队设分会,旅、团设办事处。必须准备大批干部做这项工作,新区局面打开之后,这批干部即成为财经建设的骨干。
第五,关于社会政策。中央五月二十五日指示的原则,中原局六月六日指示规定的执行办法,及以开封为范例的城市政策,是合用的。只要我们不“左”,慢慢地来,就不会出大毛病,就既能团结大多数反对美蒋,又能减少军队的困难。在新区必须经过一个军事时期然后才能进入巩固时期(这是大体的划分)。在军事时期,我们的策略步骤,对群众主要是政治解放,解除其切身痛苦,对敌人是政治打击,必要的没收也只能是政治的没收,斗争对象集中于最反动的部分。此时期应特别发挥政权的作用和加强宣传工作。政权随军的就是战地行政委员会,展开的就是各级临时的人民政府,一切事情用政权出面比由军队直接出面要好。我们到大别山时,人民对我们第一件要求是“安政治”,因为人民最怕紊乱,怕无政府,要求有秩序。“不搞滥”的本身,就是团结大多数的大政策。广泛使用一切宣传武器(宣传队,剧团,部队指战员的宣传,政府出布告,开大会,开座谈会,演讲会,画展等等),宣传我们的主张和政策,驳斥敌人的造谣和欺骗,可以占领思想阵地,安定民心,造成新区的新气象。可以广招徕,扩大新兵,招收一些知识青年加入我们的队伍。可以初步地建立小型秘密的群众组织和吸收个别的秘密党员或建立秘密党的小组。我们在抗战初期就是这样做的,收效极大。我们在大别山没有这样做,吃亏很大。一俟军事局面打开,就大体上进入巩固的阶段,工作重心即可放在实行合理负担及有步骤有准备地进行双减,建立税收制度,组织农协,建设党,广泛办训练班等项工作上面。
第六,关于武装。每到新区,务必以最大力量建立地方武装,这是我军扩大与补充的可靠来源,也是巩固占领区的重要力量。中原政策搞“左”了,但还能建立或扩大地方武装十二万人左右,如不搞“左”,数目必更大。但在建立时应不惜本钱抽调干部及若干部队以作骨干。民兵在群众未发动以前,则不宜建立。此外,部队到新区一定有一批无衣无食的失业贫民要参加军队,故应强调个别扩军的工作,多年以来,我们对这个工作都很生疏了。
第七,关于干部。新区所需干部数目极大,中原现有干部,计华北调来的一万一千,华东调来的六千,军队抽出者万余,共约近三万,不过这批干部以村级为最多,质量不算高,如全用现职区以上干部,当可大大减少。同时我们总感到干部补充甚不及时,影响工作甚巨,特别是财经干部太少,更感苦恼。按中原区需用干部的标准,如在江南开辟一万万人口的区域,所需合格干部当在三四万之间,应请中央预为准备。同时蒋区干部学生大批回乡,等候大军进入,也是一个大来源。
以上只是提出我军进入新区的几个问题,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