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企业自身利益的保障,但规则自身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企业实现合规经营并不容易。国际工程承包行业的产业链较长,涉及多种业务形式,在合规经营上也相应需要遵守多项约束。
第一,企业必须遵守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除了各国对工程项目自身设计、施工、质量和影响的规定外,对外资准入和承包企业参与相关项目的规定对承包企业影响较大,不少情况下拥有资质许可仍是进入相关领域的前提条件。在英美法国家,已有的重要判例也是后续相关行动的重要指南,影响企业业务。各类施工规范、强制性标准和认证,也是企业满足合规经营的重要要求。
在一些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的国家,容易出现监管的缺失和执法的随意性,给企业的合规带来麻烦。在工程市场较为发达的经济体,行业组织的影响力较大,对企业行为可能基于惯例和约束,也是企业拓展相关业务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要求。
第二,企业应遵守中国的对外承诺。
在WTO协定中,各方都按照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透明度等原则做出开放承诺,各国企业在获得进入其他国家相关市场的同时,也可能会在国内发展中处于更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国政府自入世以来遵守承诺,开放市场,也在与其他WTO政府采购协定(GPA)成员方就加入该诸边协定进行谈判。企业行为应满足中国对外承诺,接受合规审查,避免因不当行为引起贸易摩擦或贸易救济。
“一带一路”倡议获得各方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近年来在相关国家的业务发展较为强劲。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空间广泛,对双方政府间开展规划、资金、信息等方面的合作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加强协同监管,保障行业秩序。除此以外,中国正在积极建设自贸区网络,以双边方式拓展经贸舞台。工程承包企业在通过中澳自贸协定获得进入澳大利亚市场机会的同时也会受到协议对企业行为的约束。
第三,企业的行为还需要符合出资方和国际通行的标准与规范。
除本国政府自有资金外,大量的工程项目资金来源于国际金融机构、开发性金融机构等,此类机构除在项目选择上倾向于实现其理念之外,也对项目执行企业在设计施工能力之外还有更多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绿色、可持续、环境友好、社会责任等要求增加,即便并非强制要求也成为企业参与相关项目的加分项。标准化组织等国际机构纷纷推出涉及环境保护、企业社会责任等要求的标准和行为准则,对引导国际工程行业发展转型正发挥更大作用。